第 40 章 招工
奖金就是。
估计韩小河的牛车一会就要出发了,韩靖川不再耽误时间,让二人抓紧去韩家,等到了店里舒乐会给他们安排活。
离开陶清水家,韩靖川径直去了村长家。
————
“靖川你可算来了,快快,进屋说。”。
“实在抱歉,店里太忙,小子应该早点来找您。工厂的事您费心了。”
“知道你忙,不怪你。厂子的事我费心不是应该的?这是对全村有利的大好事,哪能光让你一个人忙前忙后。”
韩靖川:“村长,我过几天要去私塾念书了,回头我爹他们会回来负责厂子的事。”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图纸,这是他这些时日每晚熬夜画的,有了上次盖宅子的经验,这次的图纸更侧重实际落地,看起来也更明了。
“您先收着这张图纸,红砖我已经联系好了,过几天就送来第一批。就是要麻烦您召集人手盖厂子了,工人的工钱一日25文,不管午饭。我会把银子给我阿爹,到时十日一结钱。”
村长看了看图纸,不算复杂,就是厂房占地面积似乎比预想的要小。当初选厂址时,韩靖川要求空地要大,还要挨着水源,山脚下有一大片荒地不适宜开垦,正好用来盖厂子。
因是荒地,村长没让韩靖川出银子买。省下了买地的钱,盖厂房的钱韩靖川就全出了。
“为何不把地都用上?可是钱不够?”村长本来计划盖厂房的钱村里出一部分,但韩靖川没同意。
韩靖川也想一步到位盖个大的,但是日后厂子会发展成什么样不好说,保险起见还是先盖第一期,等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加盖。说是工厂,其实一期盖完充其量就是个大一点的作坊。
“不是银子的问题,实不相瞒,小子对于办厂子一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想着先一点点来,厂里的工人一开始也不用招太多。”
村长想想觉得有道理:“那就依你说的办,等红砖到了我就让大家开工,入冬前肯定能盖完。”
接下来韩靖川又把图纸和村长仔细讲解了一番。
————
另一边,陶清水和舒有礼跟随韩小河到了店里,舒乐一见人来了立刻眉开眼笑。
“太好了,我还担心韩靖川办不好差事,你们能来可帮了我大忙。”
陶清水害羞地笑笑:“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你直接吩咐。”
“好。水哥儿你面条做得好,涮火锅正需要,以后主食都是你负责做,还有炒凉粉和拌凉菜,别担心,我阿爹会教你……”舒乐拉着人进了灶房,把陶清水负责的区域和后厨整体介绍了一遍。
有了陶清水,星哥儿可以专心做所有涉及配方的事了,包括调料汁、配火锅底料、蘸料等,再偶尔做点饮品。
舒乐给星哥儿单独划了一块区域还拉上了帘子,倒不是为了防着陶清水,主要是店里还得招一个人接替柳竹的活,负责洗菜摘菜和简单的炒菜,新的人不知道可不可信,还是小心为上。
至于舒有礼的活就比较杂了,洗碗、上菜、擦桌子、招呼客人,哪里需要哪里搬。
有了陶清水夫夫帮忙,舒乐的心总算定了不少。
────
看到店里逐渐步上正轨,韩靖川把心思都放到了求学一事上。
虽是想着尽快复学,但此事其实并不容易。
原主之前求学的私塾文思堂是先皇年间的一位出身广安县姓谢的举人开办的,至今已有十一年,据说这位谢举人当年还是亚元,不知为何没有考上进士。
广安县经济落后,教育自然不发达,县内除了县令是同进士外,再无其他进士,即便是举人都没有几位。
其实县令曾邀请过谢夫子前去县学担任教谕一职,但被谢夫子拒绝了。
一般读书人考上童生前都会选择到私塾或者民间开办的大书院就读,考上童生后即有资格进入县学读书,但也有人依然留在私塾学习。
广安县没有私人书院,因此谢夫子的私塾很受欢迎。
谢夫子教出的学生有不少考上了童生、秀才,此后大部分都去了县学,不是这些学生不想继续跟谢夫子学习,而是谢夫子不愿继续教了。
加上谢夫子不喜同时教太多学生,对前去求学的读书人有一套自己的录取标准,至今无人知晓,是以求学的人虽多,但文思堂正式的学生始终不多,目前不算韩靖川仅八人。
其中两人是今年刚考上的童生,剩下六人均没有功名。
韩靖川也不知原主为何当年能进入文思堂念书,原主天赋一般,是在另一家私塾开蒙的,后来14岁那年去文思堂求学意外成功,可惜刚读了一年韩老爷子去世,韩家经济状况一落千丈,原主停学三年,直到去年年初家里又攒了些钱才得以重回私塾。
印象中上次复学考核谢夫子对原主很是严格,这次他大半年没去上课却连招呼都没打,估计夫子气
青霞阅读阅读网址:https://m.qingxiaread.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